联系我们
作者:常州到济南物流 上传时间:2023/11/22 浏览次数:
日本最大物流企业掘金“一带一路”
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特别是陆路的中欧班列,为日本企业拓展欧亚大陆市场带来全新的战略机遇,比如日本名古屋汇聚了众多国际化制造型企业,与海外贸易密切,若将大型设备运往欧洲,与普通海运相比,使用中欧班列的服务可明显缩短运输时间。
据中国媒体报道,这种物流的便利不仅吸引了企业,也引起日本政府的重视。日本经济产业省委托日本最大的物流企业日本通运株式会在中国等地开展测试工作,日通后来选择了西安作为集货地和发运地。
2018年12月20日,日本通运“中欧班列(长安号)日通专列”发出了首趟列车,共有41个集装箱,满载日本企业产品,途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终抵达德国杜伊斯堡,运行时间15天。
日通中欧班列有两条运输途径,一条是从日本东京、横滨、名古屋等主要港口走海运至中国大连,再从大连经铁路到达德国杜伊斯堡;另一条是从成田、羽田、中部、关西等日本的主要机场走空运到中国重庆,再从重庆用铁路运输至杜伊斯堡。在海陆联运的情况下,从东京港到杜伊斯堡运输周期将由之前的40天缩短至28天。在空陆联运的情况下,运输时间最短为22天。
专业人士分析指出,“一带一路”,特别是陆上的通道,对日本企业的意义非常重大。欧洲的产业现在往东部转移,东部的劳动力往东欧和中欧转移,日本企业借助中欧班列可快速进入中亚、欧洲东部市场。
2013年日通设立了日通西安公司,目前日通在中国大陆的43座城市设立了174个分支机构、员工数约4000人,是该公司布局规模最大的海外市场之一。
不仅局限于中欧班列,2021年日通子公司NX国际物流(中国)有限公司在广西南宁设立事务所,将使用陆海新通道,以广西为中心,拓展中国华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东盟3个市场。2022年NX公司又在海南设立办事处,呼应中国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
软银押注中国破解“卡脖子”项目,前景看好
近日,软银二季度财报显示净亏损9311亿日元,主要是投资WeWork公司导致巨亏,孙正义挑选科技股能力遭质疑。不过软银在中国的投资前景似乎不错,软银中国早期投资的万国数据、芯原微电子、中芯集成三家中国公司目前都已上市,其投资的云端智能机器人运营商达闼科技、第三方数据智能服务商TalkingDate、操作系统厂商统信软件等都已是独角兽公司。
不过,软银在中国投资最被看好的是押注中国破解“卡脖子”项目。在中美科技脱钩的形势下,中国政府为破解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禁令,对重点产业,特别是芯片等半导体产业全力支持中国企业开展国产替代。众所周知,中国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可谓不遗余力,中国巨大的市场技术空白急需填补,基于此,软银专门投资了一批破解“卡脖子”的项目。
今年年初,软银中国参投半导体材料及专用设备研发商晟光硅研;去年年底,中国国产三维CAD和工业云软件提供商新迪数字的近7亿元B轮融资中也有软银中国的身影。软银中国还参投人工智能触摸传感器芯片生产商他山科技;手机射频芯片与导航芯片生产商迦美信芯;半导体研发商超芯星、青禾晶元以及功率半导体模块封装设计生产商利普思半导体等高科技企业。
从目前的情况看,不少项目前景光明。如,他山科技生产出全球首款数模混合AI触感芯片,可广泛用于触觉传感器、人机交互、人体检测、材质识别等相关场景,公司计划在2026年上市。今年5月份,青禾晶元国内首条先进半导体复合衬底产线通线,填补了国内空白,有效解决了国内先进半导体复合衬底材料卡脖子问题。晟光硅研掌握的微射流激光切割技术,已经成功完成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晶锭6英寸的切割。